IOTA,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未来精准农业

视频来源:Youtube 中文字幕:Macrohard

一切都凑到了一块,我们超级兴奋,事情确实正在发生。So, to the moon.
- 吉安·佛朗哥,Zignar科技公司

利用区块链账本不可篡改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数据存储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这也是数年来业界普遍看好的区块链领域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然而,这一应用皆因区块链的高手续费、高能耗等不可克服的缺点而变得不现实。特别是应用于数据传输频率非常高的物联网时,数据传输的成本通常会因区块链的高费用而变得不可估算。不仅如此,我认为之前数年炒作的各种区块链现实应用,都会因为矿工手续费、高能耗等不可克服的缺点而变得不现实。区块链的应用也许只能止步于所谓的储值和炒作罢了。

当然,并不是说现实世界或者说物联网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机会变得很渺茫,您需要做的只是从挡在你面前的那堵墙面前移开脚步,寻找其它可行的路径。加拿大Zignar科技公司则选择了一条更加行得通的道路,他们在其农业物联网系统中应用了IOTA Tangle,一种无费用、低能耗、高速、高可扩展的没有区块、没有链,也没有矿工的新型分布式帐本技术来负责数据的存储。

2021年9月初,Zignar科技公司在为期两天的AGSmart展会上展示了他们研发的用于农业自动化的新技术,该技术整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IOTA等现代科技,可以帮助农业从业者实现产量最大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并通过数据和M2M支付来开拓新的商业收入模式。

Zignar展示的是一款MVP,即最小可行化产品,是一种满足精度,接近可以正式使用的产品。而前些年,我看到的IOTA物联网产品更多的是为了证实想法可行而推出的概念验证产品(POC)。虽然此产品还不是最终的商用版本,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距离IOTA基金会推出一个正式的、健壮可靠的IOTA网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该系统聚焦的是如何利用数据来提高作物产量,并使生产过程自动化。Zignar科技公司的吉安·佛朗哥提供了对比数据,因为采用自动化新技术的温室农场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来实现种植条件的优化,所以这种新型温室的每公顷年产量可以达到600吨,而普通温室则只有125吨,对比是明显的。

系统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针对数据商业化和数据本身。阿里巴巴不是零售公司,而是数据公司。--马云。我们,用户才是数据的生产者,而数据掌控者却是各类大型平台,并通过交易累积的巨量用户数据在这个时代赚取了巨额的利润。本系统采用了IOTA这种分布式帐本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数据生产者重获数据的掌控权,并可以决定谁可以访问这些数据。拥有数据权利的农民可以携自己的数据来与机构或者其它农民展开合作。比如,作为一个农民,通过分析在农业生产中积累的数据,我总结出了一套可以使果实状态达到最佳,产量最大化的种植条件。我可以将这一套种植数据直接出售给其他同行,然后他们可以直接将购得的数据应用于他们的生产系统,或者我可以出售给其他商业机构,由他们来商业化这套数据。这就是分布式的共享经济,也很好的诠释了“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这句话。

回到系统的构架和运作机制,我们前边提到它整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IOTA等技术,那么各部分是如何配合运行的呢?首先,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传感器)来获取种植环境数据,如PH值,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然后,计算机视觉系统负责捕捉植物的生长变化,能够测量叶子的面积,计算作物的数量,甚至还能够检测疾病。其次,通过AI技术来分析上述设备获取的数据变量,这一过程可以计算出植物的最佳生长条件,然后管理系统将数据规范化,期间业主可以自主添加信息,例如种植日期,采用的技术,甚至种子的相关信息。最后,数据将被存储到不可变帐本IOTA Tangle上。

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巡视机器人「漫游者」游走于田间,它搭载了物联网传感器和视觉捕捉系统。通过IOTA网络向「漫游者」下发运作指令后,它就会行动起来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处理中心并存储至IOTA,在一至两秒的超快时间内,数据交易就会变成带有价值的不再可以变更的交易,永久存储在Tangle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它会对田间的每一个果实进行标注和数据采集,因此这种频次和量级的数据传输决定了收费的矿工区块链完全不应被考虑。记录下来的数据,从下种,生长环境/过程,到果实采摘,可以做为日后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当然产品的运输,存储等都可以采用物联网监控,并存储至IOTA来实现质量可信验证。

关于系统中数据的防篡改,吉安·佛朗哥提到了软件,硬件两个方面。IOTA的采用无疑可以完美地在软件层面解决此问题。但是数据在未上链前,仍然可以通过硬件方面进行篡改,好消息是,戴尔以及英特尔前段时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这两间硬件公司正在从事确保物联网设备数据不被篡改方面的研发。

物联网结合IOTA,正在带来一种全新的可信任经济,您准备好参与其中了吗?

您可以通过访问zignar官方网站来深入了解该项目,也可以联系本站来更详细地了解IOTA的采用。

Macrohard

专栏作者:Macrohard

个人简介:我共发表了 1 篇文章,总计被阅读了1,461 次,共获得了 17 个赞。

作者邮箱 作者主页 Ta的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